郑大科创评论 || 谁的鸿蒙操作系统?
浏览量 : 2162次 发布时间:2021-06-11
文丨付金(郑大科技园发展规划部助理研究员)
2021年6月2日,华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HarmonyOS 2.0正式亮相华为发布会,国人千呼万唤的国产操作系统终于正式进入到实际使用阶段。鸿蒙是新一代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为不同设备的智能化、互联与协同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可以带来简洁、流畅、连续和安全可靠的全场景交互体验。
不同于其他操作系统,“鸿蒙”从名字开始就彰显出自己的独特,体现了浓浓的中国韵味。“鸿蒙”来源于中国神话传说,大气且寓意深远。在古代典籍中,最早出现“鸿蒙”这两个字的是《庄子·在宥》,其中记载:“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在《庄子》中,“鸿蒙”是一个神仙,负责创造天地元气。在后世的神话传说中,“鸿蒙”逐渐被用来代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那一团混沌的、自然的元气。
鸿蒙的英文没有直接采用汉语拼音HongMeng,而是取名Harmony,华为消费者BG CEO余承东是这样解释的:“‘鸿蒙’中文有‘开天辟地’的意思,最接近的英语单词就是Genesis。用汉语拼音太难发音了,所以我们取名Harmony,希望给世界带来更多和平、方便。”
中、英、音、义四者达到和谐统一,这就是鸿蒙HarmonyOS。
1、鸿蒙的诞生
华为对鸿蒙系统的规划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华为出于对谷歌如果对其断供就会难以维持生产的担忧,开始布局“自由分布式”操作系统。
2019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禁止美企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产品,谷歌Android服务GMS对华为禁供。华为从硬件到软件,先后被“卡脖子”。
2019年8月9日,华为在东莞举行“华为开发者”大会,正式发布操作系统鸿蒙OS。但此时,互联网上一片嘲讽,有人说鸿蒙是只停留在发布会PPT上的产品,有人说无开源代码让人看不到希望。
终于,华为做好了准备,拿出了比较完善的开发文档,告别“PPT上的产品”,将鸿蒙代码全部开源,并在2021年6月2日晚8点,正式发布鸿蒙OS 2.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面对围剿和打压,多年的布局和积累终于使华为抓住了最佳的发展时期。
目前世界上的三大科技巨头苹果、微软和谷歌,都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中国的科技公司要跻身世界顶尖,必须要有一款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如今,中国在许多科技领域面临着“卡脖子”技术的挑战,独立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是极为迫切的需求。5G迅猛发展,物联网时代来临,新的移动生活场景对操作系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万众期待下,鸿蒙系统诞生了。
2、鸿蒙的开源和布局
鸿蒙系统研发负责人王成录曾说,从鸿蒙系统立项开始,团队的目标就非常清晰,即“绝不会再做一个安卓或者再做一个iOS,如果再做一个一样的智能终端操作系统,是没有价值的。”余承东也表示,鸿蒙绝不是一个安卓或iOS的替代品。
今年5月iiMedia Research公布的2021中国鸿蒙系统市场期待值调查数据显示,63%的被调查者期待鸿蒙能在功能性和兼容性上达到自己的预期,48.4%的用户期待鸿蒙能有独立于安卓系统的内核。
鸿蒙也不负众望,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一代的操作系统所要具备的特性。
鸿蒙与iOS都是致力于万物互联的操作系统,但iOS底层是基于Unix的,是闭源的,而鸿蒙是基于Linux的,是开源的。早在2020年,华为就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鸿蒙系统源代码捐赠给中国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通过开源,降低开发门槛,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进来共建鸿蒙生态。
安卓也是基于Linux开发的,不同的是,安卓是基于“宏内核”结构设计,而鸿蒙是基于“微内核”结构设计。“微内核”是鸿蒙系统中的两大核心之一。内核是操作系统内最基础的构建,因此内核的设计对于操作系统的外部特征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宏内核是存在历史最长的内核,也在应用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微内核是一种较新的内核结构,但是它拥有着许多宏内核不具有的优良特性,吸引了很多研究者参与研究。微内核架构模式可以将其他应用程序的功能作为插件添加到核心应用程序,从而提供应用的可扩展性、功能分离性和独立性。
鸿蒙系统中的另一个核心就是方舟编译器。方舟编译器可以方便安卓APP移植到鸿蒙系统。方舟编译器是华为自主研发的高效编译器平台。它将Java、C、C++等混合代码一次编译成机器码直接在手机上运行,在软件史上这是首次实现。华为官方数据表明,方舟编译器能提升24%的操作系统流畅度、44%的系统响应能力和60%的第三方应用操作流畅度。
得益于这些布局,鸿蒙不会给用户太大的陌生感,并且系统运行明显更加流畅。已经升级体验鸿蒙的用户这样评价它:“既像安卓一样好上手,又像iOS一样顺滑”。
3、万物互联与鸿蒙生态圈
而鸿蒙却不止停留在手机端的布局,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表示,“鸿蒙系统的产生,本身并不是为了手机用,而是为了做物联网。”鸿蒙看中的是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万物互联的新世界。
基于5G+AI的发展趋势,鸿蒙推出“1+8+N”战略,将智能物联网作为长期战略布局的目标。“1”指的是智能手机,这是整个战略的基础;“8”是指PC、平板、智能穿戴、耳机、智慧屏、AI音箱、AR/VR、车机,这是华为未来重点攻关的8个领域;“N”是指泛物联网设备,涵盖移动办公、智能家居、运动健康、影音娱乐、智慧出行五大场景模式。
为了方便办公和生活,人们往往会选择购买同一品牌的手机、PC、平板、手表、耳机等设备来打造一个“全家桶”,以实现在不同电子设备间自由无缝切换。华为相信,在下一代计算机发展浪潮里,不仅是智能电子产品可以实现自由切换,汽车、家居电器等所有设备都将实现联网功能,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产生互联互动,即“万物互联”。
为了实现“万物互联”,鸿蒙将依靠“1+8+N”战略,从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进行布局。时间维度即依靠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连接,获取转瞬即逝的即时信息流。空间维度则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定位、感应、扫描等技术,实现对所有物品的智能化感知,实现全方位跟踪和管理。
2020年7月24日,华为与美的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智慧家居领域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4月,作为首批支持鸿蒙系统的家电产品,美的家用智能蒸烤箱S5mini正式上市。该智能蒸烤箱搭配了鸿蒙系统的“一碰即连”特性,可以快速完成配网。配网成功后,手机会自动跳转到鸿蒙系统内置的轻量化产品页面,用户可以在页面中获取跟产品搭配的定制食谱,根据菜谱准备食材,即可实现一键启动机器、机器自动烹饪。
根据王成录的描述,鸿蒙操作系统可实现把不同设备融合为一个内容生态。也就是说,鸿蒙将会破除各设备间的壁垒,一个操作系统就可适配各个终端。使用时,用户只需拿着手机轻轻碰一碰它们,各设备之间就可以秒传数据、轻松切换。“我们希望能够用这样的系统将硬件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连接,我们希望在系统的视角里,所有连接在一起的设备是一台设备。”
华为为鸿蒙设置了市场占有率16%的生死线,王成录表示今年鸿蒙系统的总覆盖目标是3亿台,其中华为品牌设备2亿台,另有1亿台是第三方品牌物联网产品。
2021年6月9日,华为鸿蒙OS 2.0在正式发布不到一周后,升级用户数已经突破1000万。目前,华为已与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包括金山办公WPS、滴滴打车、百度地图、12306等应用合作伙伴,以及九阳、美的、老板电器、360等设备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广发银行(信用卡)、中信银行(信用卡)已宣布推出原生鸿蒙APP支持国产操作系统。北京汽车也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搭载鸿蒙操作系统的燃油SUV,该车预计将于今年下半年发布。武汉大学开设了全国高校第一个鸿蒙移动编程技术课程,为国产系统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的人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手机、PC生产国,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最广泛的国家,但我们却一直缺少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鸿蒙OS 2.0的问世宣布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操作系统真正进入到实际使用阶段,为我国摆脱外部制裁和技术打压提供了安全筹码,填补了我国在操作系统领域的空白。
“鸿蒙肇判,风气始开”。鸿蒙刚刚起步,未来华为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更多的专业人才来共建鸿蒙生态圈。而眼下,鸿蒙能否快速扩大用户数量、拓展应用范围,实现16%的“关键一跃”,已经成为了对我国自主研发操作系统最为迫切的考验。华为对此充满信心,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