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
当前位置:首页>>品牌建设>>科创评论

郑大科创评论 || 以金融创新助推科创企业发展

浏览量 : 1190次 发布时间:2023-05-30

图片

文丨李祺(郑大科技园科技金融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培育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是中国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强劲引擎,只有通过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才能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质量变革,实现经济转型和升级。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前提。近年来,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科技研发投入位居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科技投入仍以政府支持为主,基础研究投入偏低。如何更好地撬动更多金融资本不断注入科创产业,提升金融支持科创效能,成为当前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如果说实体经济是肌体,科技创新是骨髓,金融则是血脉,是搭建三者的纽带。实现金融与科技的良性互动,助推科创企业发展,需要“让金融了解科创,让科创找到金融”,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在此背景下,针对科技创新与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的趋势,我们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重点关注和深入的思考:

一是改变传统服务思路。

金融机构是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科创企业具有前期研发投入大、资产轻、经营稳定性弱、风险高、资产沉淀不足、股权结构复杂、信息披露有限等特点,这使得其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这就需要金融机构借助科技赋能,以数字化为基础,跟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步伐,改变传统思维方式,针对科创企业自身发展特点,积极打造面向科技企业的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以此覆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满足不同企业多样性多维度的金融需求,实现企业金融便利化。

图片

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平台化等数字技术,精准地识别风险,推动科创企业金融产品的批量化、流程化、标准化;还可以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推进授信方案设计、审批,在大数据等关键技术的助力下,创新推出以人才定贷、以科创评价定贷等新型信贷模式,不断优化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将企业技术人员、研发费用等情况综合考虑在内,以更大力度金融创新助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打造科技金融专属产品及服务。
处于企业生命周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同时在技术研发过程中需要大量投入资金,因此对于融资有着更紧迫的需求。但是,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商业银行一般不会为早期科创企业提供贷款资金支持。因此,为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高效对接,商业银行需要创新业务模式及产品,发展科创金融专业化服务,构建起市场化、可持续、普惠性科创金融服务体系。

商业银行可以积极联动开展信贷产品配套创新,开展创投类贷款,例如适用于科创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的“科技人员贷”等,不断探索出专项规模、专属产品、专用流程、专业风控、专门考核的专业化科技金融运营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商业银行在为科创企业服务时应综合考虑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规律与资金管理方法,为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科创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使银行贷款融资更好匹配科创企业盈利特性,例如因科创企业所具有的盈利后置特性,可以通过贷款定价创新等方式,降低科创企业贷款平均利率,缓解科创企业经营早期的付息压力,使得银行贷款的还本付息特征更好地匹配科创企业的现金流特征。

三是构建综合服务生态圈。

科创金融助力科技企业发展,不仅需要商业银行单方面的资金支持,还需要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对内整合集团资源,对外联合交易所、专业投资机构与证券公司等资本市场伙伴,围绕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等方面开展融合创新,逐步形成一个综合服务生态圈。

图片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结合创新已经成为了趋势。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联手,采取多方合作共创的方式,整合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创新。银行可以与支付机构、网络借贷平台、风险投资等机构合作,共同出资投资创新型企业;金融机构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以适应其多元化需求。

金融机构之间融合创新,可以结合多方的优势,更好地适应新的商业模式和客户需求,不断吸引更多科创企业和金融服务企业投身于科创金融的发展,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链条的有机结合和良性互动。

四是深化政企银沟通合作。

政府在科技创新和金融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支持作用。为加快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政府应当深化政企银沟通,助力科创金融发展。政府机构需要在政策层面逐步放开相关政策,加大相关创新贷款补贴支持力度以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成本,例如建立一揽子的融资产品,推广政府和银行之间的联合担保贷款计划等。面对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政府可以加大信息联动共享机制建设力度,牵头做好银企对接与沟通交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帮助金融机构深入了解相关企业的技术水平、产业化前景等,为其提供专门的金融服务。